2021年6月26日,中國建筑科學大會公園城市高峰論壇暨SRC公園城市專委會成立活動在國家會展中心(天津)成功舉行,論壇主題為公園城市與街景重構。
本次論壇作為中國建筑科學大會的重要學術活動,主辦單位有SRC街景研究中心、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國家會展中心(天津);聯合主辦單位有深圳市城市規劃學會、深圳市城市規劃協會、深圳市勘察設計行業協會規劃專業委員會、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園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易蘭規劃設計院、《風景園林》雜志社;并由SRC公園城市專委會承辦。
開幕式Opening Ceremony
6月26日上午9:30,論壇在國家會展中心(天津)S15展廳論壇沙龍區拉開帷幕。開幕式由SRC街景研究中心聯合發起人及秘書長、哈爾濱工業大學風景園林系副系主任余洋副教授主持。SRC街景研究中心聯合發起人及常務副理事長、易蘭規劃設計院創始人及首席設計師陳躍中先生,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及城市規劃總監、SRC街景研究中心理事杜雁女士,國家會展中心(天津)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負責人及GIB綠色建筑展籌備組副組長王玨女士分別做了熱情洋溢的致辭。
▲陳躍中(SRC街景研究中心聯合發起人及常務副理事長、易蘭規劃設計院創始人及首席設計師)
▲杜雁(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及城市規劃總監、SRC街景研究中心理事)
▲王玨(國家會展中心天津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負責人、GIB綠色建筑展籌備組副組長)
主題報告-上半場 Theme report
上半場公園城市建設的中國實踐,由SRC街景研究中心聯合發起人及秘書長、哈爾濱工業大學風景園林系副系主任余洋副教授主持,4位來自中國西南、華南、華東的專家圍繞主題公園城市建設的中國實踐做了精彩的主題報告。
▲余洋(SRC街景研究中心聯合發起人及秘書長、哈爾濱工業大學風景園林系副系主任及副教授)
01.《街景回歸與突圍》
▲高靜(四川省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景觀師,四川省工程勘察設計大師、SRC街景研究中心理事等)
高靜女士表示,公園城市的核心是人,成都作為公園城市首提地,這與成都的自然空間條件和人文歷史底蘊息息相關。公園街區是公園城市建設理念在街景維度的具體落實,城市街景作為市民生活的精神家園、城市文化的演繹舞臺、人本關懷的展示窗口,應持續回歸并突圍。她以鐵像寺水街、錦江綠道、西郊河濱河街區三個案例講述街景在公園城市中的回歸之路,即尋回湮沒在快速城市發展進程中的傳統空間,重現充滿人情味的煙火氣和市井生活;又以交子金融大街、五岔子橋、新金牛公園街區三個案例展現了街景在公園城市建設浪潮中的突圍之舉,即創新現代表達,使用新技術,營造新場景,創建新地標。最后她強調,公園城市街景營造一定要強化人本邏輯,使之展現更多元的城市價值,滿足更多元的市民需求。
02.《從千園到一園每個人的公園城市》
▲于光宇(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規劃師、景觀院院長)
于光宇先生從深圳公園里的一天入手,向大家展現了深圳城市與深圳生活的高度融合,深圳不僅是一個千園之城,更是每個人的公園城市??v觀城市建設歷程,初心就是把城市建在公園里,雖然城市綠化事業已經取得了重大的成績,但是長效可持續發展仍面臨挑戰,核心思路就是從千園到一園, 把城市看作一個大花園,以人為本,聚力營造花園般的城市生活。從深圳公園城市整體圖景上可以看出,未來我們需要從千米、百米然后精細到零米去營造公園城市美好生活,以規劃設計實踐《深圳市公園城市規劃綱要研究》及《福田區公園城區建設發展規劃》項目說明上述理念,并表示未來的深圳將更自然健康、更人文關懷、更魅力獨特、更高效永續,使之成為灣區里的自然都會、人人喜愛的公園之城、精致美麗的高顏值城市、綠色發展的高質量城市。最后他還表示,公園城市建設的核心是人、城市及自然的關系重構,這是我們未來建設公園城市的根本遵循。
03.《風景上海上海公園城市建設發展的源流、難點與實踐》
▲趙彥(上海市園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規劃設計院常務副院長、上海城市規劃學會總體規劃與區域發展委員會委員等)
趙彥先生表示公園城市建設可以從中國傳統風景觀中尋求借鑒,即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營造理想的人居環境,實現天地人和價值追求的標準、方法與行動的統一?;厮萆虾3鞘薪ㄔO發展的源流與歷程,雖然上海沒有明確提出公園城市建設的理念,但以人民為中心的精細化管理正是不斷朝著公園城市的方向發展的。盡管上海的公園城市建設具有良好的基礎條件,但仍存在一系列難題與困境,以環城生態公園帶的打造為上海公園城市的切入點,逐年分步推動上海公園城市的建設。遵循人人有感受,處處皆風景,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措施,重點營造公園體系、林蔭網絡、濱水空間、生態空間四大類空間基底,使公園與城市更加開放融合,推動公園+與+公園策略,實現三生融合,最終建成全域共融,全民公悅的公園城市。
▲張靜(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景觀院總建筑師、四川省建設廳專家庫成員、廣東省風景園林與生態景觀專家庫成員等)
張靜女士表示天府綠道是成都公園城市建設的重要抓手之一,整合城市規劃用地和街區交通等多個元素,社區綠道也是構建成都未來美好公園生活社區重要載體,是成都生活與城市空間有機融合的創新實踐和演繹。她結合中建西南院的一系列規劃設計實踐,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成都市區域城區社區的三級綠道體系,并以最貼近市民的最后一公里計劃為例,為大家解鎖成都人的生活美學。交子公園片區實現了街區與公園的融合,是陪你上班的路;玉林片區從雜亂小街到美好街區,是等你回家的路;天府文化片區實現了城市與公園與文化、地下空間以及地上空間的融合,是帶你休閑的路。最后她表示成都公園城市建設的核心是關注每個人的幸福生活,并推薦大家閱讀《像成都人那樣生活》,了解更多 等你回家、陪你上班的成都幸福故事。
主題報告-下半場 Theme report
下半場國際語境的公園城市研究及實踐,由SRC街景研究中心聯合發起人、北京女風景園林師分會會員、北京實創高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原副總經理朱紅主持,7位不同背景、不同國籍的專家圍繞主題國際語境的公園城市研究及實踐做了精彩的主題報告。
▲朱紅(SRC街景研究中心聯合發起人、北京女風景園林師分會會員、北京實創高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原副總經理)
01.《公園城市城市生態與形態的耦合》
▲成玉寧(東南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景觀學系主任,江蘇省設計大師,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理事)
成玉寧教授因為疫情防控未能到場,采用了現場播放視頻的方式參與主題報告。他表示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的城市環境建設經歷了園林城市生態園林城市生態城市公園城市的發展歷程,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公園城市發展理念,倡導先生態而后空間、城在園中等一系列高質量發展愿景,從重形態到重生態是公園城市設計變化的核心所在。公園城市理念從更深層次、新的高度審視人居環境,是當代中國城市持續發展的核心命題之一。公園城市的設計突出尊重自然本底,基于城市生態系統的優化與重組,生成城市空間形態,城市生態與形態的耦和發展是建設公園城市的關鍵。
02.《智慧生態系統助力景觀基建,讓城市更健康,更可持續》
▲Francesco Matinata(美國MCM國際集團設計總監)
Francesco Matinata先生表示,城市景觀基礎設施在現代城市中具有重要效益和作用。人們對城市規劃、城市建筑、景觀設計和自然在城市中的作用的思考方式正在發生一場變革,這就是親自然城市。通過i-Tree城市計劃等案例,講述數字技術/地理空間智能( GeoAI )幫助景觀設計師和城市管理者變革城市景觀,以創建更健康的城市和更可持續的城市生態。
03.《城市蒸散發與城市生態格局:緩解熱島效應的關鍵技術研究》
▲黃津輝(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導,中加水與環境安全聯合研發中心主任,加拿大土木工程學會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等)
黃津輝教授由于在加拿大所以采用現場播放視頻的方式參與主題報告。她表示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全國主要城市面臨著城市熱島問題,城市熱島效應形成了獨特的城市微氣候和生態環境,而蒸散發可以作為評估城市熱島效應的重要指標。黃津輝教授介紹了其團隊在城市蒸散發領域的階段性研究進展,著重介紹了適用于城市的蒸散發模型,對了解城市生態格局如何緩解城市熱島效應提供了科學依據。最后她針對公園城市建設提出了幾點建設性的構想,包括根據量化城市生態格局與熱島影響優化城市設計、對接國土空間規劃,全要素科學管控水循環、調配水資源,公園城市的智慧園林管控等。
04.《親自然城市在公園城市中的思考與實踐》
▲趙鵬(中國TNC首席創新官)
趙鵬先生表示親自然城市是指自然資源豐富、居民與自然親密互動的城市,其重視、保護并積極恢復城市生物多樣性,營造綠色的、不斷發展的、有機的、自然的城市。親自然城市與公園城市相似,都高度契合中國城市發展生態文明視角下人與自然關系的反思和重構。親自然城市就是居民與自然親密互動的城市,不管是開發綠圖工具、生境花園、海綿城市這些上海深圳的落地項目實踐,還是線上線下的自然環境教育,目的都是希望未來的中國城市能夠有更多的自然空間,更綠色、更健康、更多樣。
05.《城市交響曲》
▲陳賽(安博戴水道中國區設計副總監)
陳賽女士基于Bernie Krause教授對大自然聲音的研究,延展出當下城市建設面臨的重大環境挑戰,并著重講述在宏觀公園城市的尺度和微觀街道重構的尺度,安博戴水道如何在5個實際的項目中應對和解構各項挑戰,并從設計可持續性,從人的角度、生物的角度、聲景的角度,通過設計為城市產生積極的社會效應。最后她表示,安博戴水道一直致力于可持續性景觀以及水環境設計,希望城市和人的關系不是互相矛盾的,希望城市中人的聲音、生物的聲音以及地理的聲音是可以和諧共存和諧交織的,成為一只和美的城市交響曲。
06.《如果?重新構想中國城市的綠色城市空間,讓人類、野生動物和自然的生活更美好》
下午的最后一個主題報告是由兩位來自 AECOM 的規劃師和景觀設計師共同探討國家公園城市運動,以及全球城市中加強城市與公園和綠地聯系的大趨勢。他們表示疫情的影響使人們意識到關注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所以我們需要更加倡導在城市中提升人與自然的聯系。
▲Matthias Bauer (AECOM 城市規劃和城市設計總監)
Matthias Bauer先生介紹了國家公園城市運動以及規劃城市的重要性,讓所有人都可以享受有益于我們自己、我們的社區和我們的地球的更加和諧的高質量綠色空間。尤其是改造廢棄的基礎設施,如廢棄的機場、鐵路或高速公路,以創造公園城市的綠色空間。最后他強調公園城市的六大原則:不間斷的綠地;多樣的綠色廊道連接;無障礙綠地;公園內功能多樣;充滿活力的公園;原生態空間。
▲Lee Parks(AECOM景觀設計董事、景觀部門負責人)
Lee Parks 先生介紹了在中國進行的城市綠化案例,并探討重新構想綠色空間,使人類、野生動物和自然的生活更美好的潛力。他表示一個真正的公園城市正在將任何城市開放空間,無論大小,轉變為具有生態價值和以社區為導向的綠色空間。當我們把河流當作線性公園的時候,當社區公園和街景與自然相得益彰,當我們建立更多口袋公園,當我們在城市中提供更多的自然空間,當越來越多的屋頂花園建設出來的時候,公園城市會慢慢呈現最后他倡導,未來將我們的城市變為更綠色、更健康、更自然和更公平的居住場所。
嘉賓對話 Guest dialogue
嘉賓對話環節由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城市規劃總監杜雁女士主持,陳躍中、高靜、于光宇、趙彥、張靜、呂煥來參與了嘉賓對話,Lee Parks、余洋等進行了交流分享,并表達了對活動主辦方和組織者的感謝。
-
陳躍中:新起點新認識,公園城市不僅僅是一個口號,而是最貼近我們每一個人的事。人人營造一個身邊的花園,匯聚在一起,我們的城市就是公園城市。
-
高靜: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有活力的街道讓城市更美好。街道是城市的封面,也是與城市公共生活最密切的公共空間,公園城市下的街景重構需要強化以人為本的理念,強化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城市的和諧。
-
于光宇:公園城市是恰逢其時的城市發展主旋律,公園城市不僅需要相關專業人士的跨界融合,更需要市民的參與。每個人都有獲得感,這才是公園城市。
-
趙彥:公園城市建設需要更多的向中國傳統智慧和風景觀汲取文化自信與力量,每一個國人心里都裝著一份詩意棲居的夢想,在新發展格局和態勢下,我們需要重塑天地人和的公園城市,這也正是每個人心中的公園城市。
-
張靜:公園城市就是關于美好城市生活的設計,我們每個人都是生活設計師。期待公園城市建設更美好,多合作多共贏,共同為美好生活努力奮斗。
-
呂煥來:今天看到中國城市不同的特征和韻味在一起碰撞,看到國內設計企業及外企各有特色的設計手法。我想自然可以為人類以及大城市病貢獻極大的力量,這就是景觀設計師眼中公園城市的價值。
-
Lee Parks:今天的論壇啟迪了我對于城市的深層次思考。在我看來,實現藍綠基礎設施的保護在長期來看,對實現公園城市的目標是十分關鍵的。
-
余洋:營造公園城市的路徑有很多種,我覺得此刻我們提出的公園城市是一種基于自然的解決方式,未來我提出一個愿景從公園城市可以到自然城市。
SRC公園城市專委會成立儀式 Professional Committee
SRC公園城市專委會成立儀式由SRC街景研究中心副秘書長李澤琨主持。他首先宣讀了SRC理事會關于成立公園城市專委會的通知,然后表示公園城市對我們的行業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歷史機遇,非常高興能夠看到SRC公園城市專委會宣布成立,也非常榮幸能看到SRC一直以來都積極與時代發展接軌,不斷引領行業內對前沿熱點議題的交流探討。歡迎更多的行業同仁加入SRC,希望通過我們的不斷努力一起為行業和學科發展、為營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環境做出更大貢獻。
▲李澤琨(SRC街景研究中心副秘書長)
成立儀式宣讀了SRC公園城市專委會的主要職責,即推動公園城市建設,促進公園城市的產學研一體化,以開放、包容、協同的理念,打造公園城市領域的國際化交流平臺。隨后公布了首屆主任委員、顧問委員、副主任委員、秘書長、委員成員名單。各位專委會成員依次上臺進行了授予證書的儀式。


最后李澤琨副秘書長做總結發言,他贊賞每位嘉賓的發言都不斷的點亮著空間,整個會場散發著一種對于專業的熱愛與理想追求,能夠與大家一道共同為營造更加美好的城市而工作感到十分榮幸,祝SRC公園城市專委會能夠推動更多有價值的工作,發展的越來越好,并宣布本屆大會圓滿結束。